在黑暗、复杂的地下隧道施工环境中,悬臂式掘进机如同开拓者的“钢铁巨臂”,其每一次切割、每一次推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效率、安全与最终成型质量。然而,这条“钢铁巨臂”若想精准无误地按照设计路线前进,一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定向。传统方法往往受限于环境、成本与精度,直到像ER-MNS-06A这样的超低成本MEMS寻北仪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
一、悬臂式掘进机痛点:为何需要“寻北”?
悬臂式掘进机并非盲目掘进。它需要严格遵循预先设计的隧道中轴线(即设计方位角)前进。任何微小的方向偏差,随着掘进距离的延长,都会被急剧放大,导致隧道“跑偏”。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返工成本和时间延误,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传统的定向方法存在明显短板:
依赖全站仪等外部测量:需要测量人员频繁进入危险的开挖面后方进行人工测量,效率低、中断施工,且存在安全风险。
使用磁罗盘:在掘进机这个“钢铁堡垒”内部及周边,强大的电机、钢铁结构和电缆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使磁罗盘完全失效,指向毫无意义。
因此,掘进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自主、抗干扰、实时提供真北方向基准的核心部件。
二、ER-MNS-06A:为地下工程量身定制的“定向心脏”
ER-MNS-06A是一款基于最新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超低成本寻北仪。它的设计理念完美契合了悬臂式掘进机的苛刻要求。
1. 核心技术:不依赖地磁的捷联惯性测量
与传统的磁罗盘截然不同,ER-MNS-06A完全不受地磁场影响。它内部集成了三轴MEMS陀螺仪和三轴MEMS加速度计,通过测量地球自转角速度矢量和重力加速度,经过先进的算法解算,即可自主确定载体的姿态(俯仰、横滚)和真北方向。
抗干扰性强:无论掘进机身处强磁场环境、高纬度地磁异常区,还是存在电磁脉冲干扰,ER-MNS-06A都能保持稳定、准确的北向基准输出,可靠性极高。
2. 体积小巧,无缝集成于狭窄空间
“紧凑的尺寸和轻巧的结构”是ER-MNS-06A的显著优势。悬臂式掘进机内部空间极其有限,管线密布。传统的大型定向设备难以安装。ER-MNS-06A以其小巧的体积,能够轻松“无缝嵌入”掘进机的控制系统机柜或经过加固的特定安装位置,大大降低了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实现了与掘进机的一体化集成。
3. 超低成本与低功耗,赋能大规模应用
“超低成本”这一特性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使得以往可能因预算问题而无法配备高精度定向系统的中小型隧道项目,现在也能轻松拥有先进的寻北能力。同时,低功耗特性也减轻了掘进机整体电力系统的负担,符合绿色、高效的施工理念。
三、ER-MNS-06A在悬臂式掘进机上的实际工作流程
在实际施工中,ER-MNS-06A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初始对准:在掘进机开始一天的工作或移动到新的工作点位后,系统会进行一次短暂的(通常为数分钟)静态初始对准。在此期间,ER-MNS-06A保持静止,通过采集陀螺和加速度计数据,精确计算出掘进机机身的初始方位角、俯仰角和横滚角。这个初始方位是后续所有计算的基准。
姿态基准输出:在掘进过程中,掘进机的机身可能会因地面不平、振动而产生微小的姿态变化。ER-MNS-06A作为一个高精度的姿态参考系统,能够输出机身的俯仰、横滚和航向角变化。即便掘进机暂时停止,其航向角也能保持稳定,不会像磁罗盘那样漂移。
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ER-MNS-06A通常不单独工作,而是作为掘进机自动导航系统的核心定向模块。它将解算出的高精度北向信息和姿态信息,提供给主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结合行程传感器(测量掘进机前进距离)、倾角传感器等数据,通过几何换算,即可实时计算出掘进机截割头在隧道设计坐标系中的三维位置。
在地下空间开发日益重要的今天,悬臂式掘进机的智能化、精准化是必然趋势。ER-MNS-06A超低成本MEMS寻北仪,以其卓越的抗干扰性能、紧凑的结构和亲民的价格,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悬臂式掘进机的定向难题。它如同为这台“钢铁巨臂”安装了一颗永不迷失的“定向心脏”,让其在地下世界中精准、高效、安全地开拓前行,为采矿工程、地下隧道施工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关新闻
3.传统格局将被打破?这款MEMS加速度计如何实现石英级精度